【集萃網觀察】粘膠彈力針織面料具有涼爽透氣、懸垂性好、柔軟滑爽、色澤濃艷等特點,深受消費者青睞。由于粘膠纖維的紡絲加工特點和結構特性,使其印花生產存在很多難點,如易出現色光不穩定、色淺、色萎、中邊色差、手感發硬等疵病。筆者分析了粘膠彈力織物印花疵病的成因,并提出了解決措施。
1粘膠結構特性對印花的影響
1.1紡絲加工
粘膠纖維以天然纖維素為原料,經堿化、老化、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纖維素磺酸酯,再溶于稀堿液,經濕法紡絲成纖,最后還要進行脫硫、漂白和整理。因此,粘膠針織坯布即使經過氧漂前處理,也會殘留少量硫,使織物呈弱還原性。在活性印花工藝中,汽蒸工序會使其還原性增強,是粘膠織物產生色光不穩定、色淺、色萎、色不勻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1.2結構特點
普通粘膠纖維的截面為鋸齒形皮芯結構,縱向有溝槽。因此粘膠纖維染色或印花時需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使纖維充分溶脹,才能得色均勻。粘膠纖維的無定形區約70%,而棉纖維僅有30%,因此粘膠織物的吸濕性比棉織物更好,大量無定形區可使纖維得色濃艷、飽滿。
在一般大氣條件下,粘膠纖維的回潮率約為13%,吸濕后會顯著溶脹,直徑可增加50%,所以織物遇水后手感發硬,收縮率大。因此,粘膠彈力針織物印花時必須保證足夠的蒸汽濕度,否則印花重現性不高,色差大(匹差,中邊差),易色花。
2粘膠彈力針織物前處理工藝
粘膠彈力針織物的前處理對后續活性印花起關鍵作用。粘膠織物含雜少,濕斷裂強度低,僅為干斷裂強度的一半,且耐堿性較差,因此前處理時一般只用純堿。但粘膠彈力針織物上常殘存難除凈的還原性物質和油劑,是造成后續印花疵病的隱患。筆者經反復試驗與篩選,大膽采用燒堿工藝,同時加入多功能助劑“可穩得WIN”(高效氧漂處理劑),在大樣生產中獲得了較滿意的效果。
前處理工藝處方及條件:
可穩得WIN/(mL/L) 2.0~4.0
NaOH/(g/L) 0.4~0.8
H2O2(27.5%)/(mL/L) 2.0~10
尤輝得BHT(增白劑,115%)/% 0.3~0.7
浴比 20∶1~10∶1
溫度/℃ 85
時間/min 30~45
以燒堿代替純堿進行前處理,可使纖維溶脹更加均勻充分,同時對粘膠纖維進行預苛化,使后續印花得濃艷,均勻飽滿,光澤好。在燒堿的存在下,可穩得WIN對雙氧水具有很好的穩定作用,降低粘膠織物的無效氧化損傷,因此織物脫硫干凈,白度好,為后續活性印花打好基礎。此外,可穩得WIN含有天然活性組分,可以徹底吸附纖維內的油劑,清除雜質,提高毛效。經此工藝前處理,粘膠彈力針織物手感柔軟滑爽,縮水率降低,對蒸汽濕度依賴性減小,可縫紉性提高。